“硬核科学家奶爸”又获奖 这次荣膺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4-04-29 07:33:08 来源: sp20240429

   中新网 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自2019年手绘流浪地球讲解图获1.5亿次阅读量被网友称为“硬核科学家奶爸”开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所)王元卓研究员率领团队在科普大道上一路高歌猛进。

  2023中国计算机大会颁奖典礼近日在沈阳举行,王元卓团队以《科学家奶爸的<流浪地球2>手绘》摘得“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科技成果奖”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大会指出,该科普图书围绕科幻电影和科技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创造性融合影视制作与科学传播,探索了一种计算科学普及的新模式。

2023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3)颁奖典礼上,王元卓(左三)代表团队获颁2023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科技进步一等奖。王元卓 供图

  缘起:为了让女儿能看懂电影

  2019年新年,《流浪地球1》上映,王元卓看得津津有味,但他的大女儿看了后却说看不懂、害怕。为了让女儿能看懂电影,王元卓随手拿起手边的纸笔,给孩子把太阳系画了出来。

  刚开始,王元卓只是把画得有些粗糙的5张漫画图纸发到朋友圈,没想到被朋友一传播,居然成了当年现象级的科普热点。这让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王元卓惊叹科普的魅力,他也因此获得“硬核科学家奶爸”的外号。

  诺言:手绘10部科幻电影100个知识点

  “我做事情喜欢定目标定计划。”成为“硬核科学家奶爸”后,王元卓立下愿望并向女儿和广大网友许下诺言:要做10部经典的科幻电影,手绘其中100个知识点。

  起初王元卓只有一本包含10部电影100个知识点的手绘书的计划,但出版社编辑建议改成一套丛书出版。为此,王元卓组建科普团队开展顶层设计规划、内容把关制作,持续推进手绘科普创作出版。

  第一本科普图书《科学家奶爸的宇宙手绘》选取《流浪地球1》《星际穿越》《火星救援》3部电影,将孩子们关心的30个知识点生动展现给读者。

  第二本科普图书《科学家奶爸的AI手绘》挑选《钢铁侠》《阿凡达》《头号玩家》3部经典科幻电影,用亲子故事带入、科学手绘展开、开放问题升华,将一位父亲给女儿们讲述科学知识的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涉及知识点包括智能计算、深度学习、知识图谱、智能对话、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

  第三本科普图书《科学家奶爸的智能体手绘》以《机器人总动员》《超能陆战队》《三体》3部经典科幻电影为载体,通过手绘图解介绍机器人的设计搭建、运动感知、虚拟数字人等智能体知识,兼具现实感与未来感,激发孩子们思考。

2023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3)颁奖典礼上,王元卓代表团队获颁2023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科技进步一等奖。王元卓 供图

  《科学家奶爸的<流浪地球2>手绘》是“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系列的第四本科普图书,也是王元卓4年前承诺手绘10部科幻电影、解读100个知识点的最后一本,也第二次让“硬核科学家奶爸”冲上热搜,给《流浪地球2》手绘科普图书带来更多关注。

  创新:科普创作背后有四方面体现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认为,王元卓团队这次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的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归功于该团队完成“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系列图书在科普创作方面具有四大创新点。

  一是以科幻电影,重构科普知识体系;二是以亲子手绘,探索科学教育模式;三是以科影融合,实现知识长尾传播;四是以多维联动,完成知识立体传播。

  未来:扩展不同科学领域更多知识点

  在社会影响方面,“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系列科普手绘图书发行已超过5万册、从书讲解视频/文章播放超1.7亿,系列科普活动参与/播放线上超13亿、线下超8万人次;科普内容二次传播阅读/播放超60亿次。

  作为科幻电影的科学顾问,王元卓团队提出“先引起兴趣,后进行科普”的理念,利用现实科学知识来推理科幻电影的详细设定,引发观众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并设计一系列科普内容,以探讨科学幻想和现实技术之间的界限。

2023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3)颁奖典礼上,王元卓团队荣膺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图为该团队创作完成的四本“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系列科普手绘图书。王元卓 供图

  王元卓团队认为,科幻电影是科学传播的极佳媒介,其潜力还有待发掘。“硬核科学家奶爸”创作完成“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系列科普手绘图书只是一个开始,面向未来,该团队正尝试增加更多“知识点-故事情节”,以扩展到来自不同科学领域的更多知识点,并将更紧密地依托科幻影视作品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实现在科普领域“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