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跨越10年的演讲,传递这些关键信息

发布时间:2024-04-27 23:09:15 来源: sp20240427

2000年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记载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此后,“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凿空之旅”与古丝绸之路的盛景,是习近平主席常常讲到的“丝路故事”。

同样的,人们也常常谈起10年前的两场精彩演讲——

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习近平主席深情讲述:“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

10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他娓娓道来:“几百年来,遥远浩瀚的大海没有成为两国人民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满载着两国商品和旅客的船队往来其间,互通有无,传递情谊。”

10年来,流淌着暖意的话语,流进世界超过3/4的国度,流成了一个名字、一个倡议、一个合作平台——“一带一路”。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

跨越10年的演讲,传递了哪些关键信息?《时政微观察》为你解读。

“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7年1月,瑞士小镇达沃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次出现在世界面前。

为何要举办这场论坛?习近平主席说,“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名字前没有冠以“首届”“第一次”,就像习近平主席所说:“我们本来没有定要举行第二届论坛,看来还‘收不住’,将来还会继续举办,这也说明‘一带一路’日益深入人心。”

△当地时间2017年5月30日,肯尼亚蒙巴萨,时任肯尼亚总统肯雅塔为一列离开集装箱码头前往内罗毕的货运列车剪彩。

如今,走到第三届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151个国家与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济济一堂,共襄盛会;走过10年的“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全球超过3/4国家的参与,近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带动4000万人摆脱贫困……

在实打实、沉甸甸的成绩面前,在此次高峰论坛的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谈得更多的是建设者、参与者们“成如容易却艰辛”。

在零下40多度的乌兹别克斯坦,他们仅用了3年的时间打通了卡姆奇克隧道,将工期缩短了22年;在塞内加尔穿过31种地层成功打井后,他们特意留下来培养人才,以解决更多地方的吃水用水问题;在修建中老昆万铁路的收尾阶段,他们又援建了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分批派出师资教育帮扶……

△2023年10月17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致辞,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各位嘉宾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表示热烈欢迎。

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各国政府、企业和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让我们向共建‘一带一路’所有的参与者、建设者致敬!”习近平主席在欢迎宴会上说。

正是因为这些建设者、参与者的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灯塔,新时代的商贸大道、驿站才得以焕发新活力。

他们用行动践行了“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的不变初心,牢记共建国家人民的期盼。

致敬过去,拓路未来。习近平主席坚定地说:“只要我们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定能焕发出时代光彩,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尊敬的习近平主席,我亲爱的朋友。我非常高兴在此与你会面,很荣幸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0月17日,在高峰论坛开幕前夕,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再次见到习近平主席。

“欢迎你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再次见到老朋友,习近平主席也很高兴,“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哈双方都要坚持初心,守望相助,让睦邻友好的理念世代相传,不断推动两国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从17日至20日,习近平主席先后与26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进行会面。《时政微观察》梳理这26次会见通稿发现,“朋友”“伙伴”“兄弟”几乎出现在每次交谈中。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前,习近平主席同出席高峰论坛的国际贵宾集体合影。

肯尼亚总统鲁托、尼日利亚副总统谢蒂马、泰国总理赛塔、越南国家主席武文赏都是就任后首次访华,俄罗斯总统普京、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连续3届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可以说,这是一场老友新朋的千里相会。

珍视友谊、友好合作,是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走过蓬勃十年的一个珍贵经验。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所总结——

“无论是中国对外投资,还是外国对华投资,都彰显了友谊和合作,体现着信心和希望。”

只要大家把彼此视为朋友和伙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成就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我曾经讲过,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2023年10月18日,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外方领导人。

此次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与多国的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时,习主席强调,发展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中俄关系不是权宜之策,而是长久之计。在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时,双方宣布将现有伙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

风云激荡之际落棋弈子,有的国家忙于脱钩、有的国家急于筑墙;而中国,选择同朋友坚定站在一起,推动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由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世界在更加紧密的商贸往来、更加频繁的文化交流中,激荡出相知相交、团结共荣的“和合之美”。

△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州贝雷斯1号糖厂

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州,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糖厂拔地而起,每天可处理甘蔗12000吨,结束了当地白糖短缺的历史;马里首都巴马科,西非第一座现代化药厂的出现,不仅让当地基础药品的价格下降超三成,还让周边八个国家都用上了质优价廉的非洲制药;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国企业用一座覆盖了5G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化工厂激活了当地的产业链,平均15秒就有一台电脑工作站下线;以摔跤运动为国粹的塞内加尔,中国建设者们帮助这里建起了第一座现代化的摔跤场……

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国,让很多国家看到了“现代化”的具体模样。

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说,“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并首次提出“世界现代化”的概念。

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尼日利亚副总统谢蒂马时,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方愿“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支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互学互鉴、相互支持、彼此成就”。

中国的真诚,得到了世界的回应。

巴基斯坦总理卡卡尔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动力;斯里兰卡总统维克拉马辛哈表示希望未来同中方更加紧密合作,中国可以成为斯里兰卡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伙伴;莫桑比克总理马莱阿内希望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经验,更好实现本国发展。

△2023年10月18日,北京,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记者在采访开幕式。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表示:“现代化简单理解就是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但它可能是不同的打开方式。它需要有人去带动、去推动。习近平主席用‘一带一路’把大家容纳进来,非常开放,没有门槛,以一种蓬勃之姿打开基础设施建设,打开各种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打开每个人的幸福生活。”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教授、芝加哥大学中国研究小组成员卡里·托克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从一个成功领域向另一个成功领域推进。它始于基础设施,现在更加强调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等,这些项目规模可能不是很大,但对于提升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却非常重要。我们看到,中国正在帮助这些国家实现梦想。”

从中国梦到世界梦,梦与梦相汇;从中国式现代化到世界现代化,手与手相牵。

△2023年10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一座天桥上,雅万高铁中国建设者和印尼籍员工挥舞着中国和印尼两国国旗,向远处驶来的一列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列车欢呼。

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倡议像“一带一路”这样,能够把150多个国家凝聚在一起,也把这些国家人民的梦想凝结在了一起。

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时间,发出携手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书写丝路新篇的时代强音。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责编:王静、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