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如何守护若诗若画若尔盖

发布时间:2024-04-28 02:27:49 来源: sp20240428

秋天的若尔盖大草原别有一番样貌。

各种深浅不一的青、绿、桔、黄层出不穷,与远处天的蓝、云的白交相辉映,像画家写生时不小心打翻的调色盘。

也是两年前的深秋,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包座乡嘎子村的村民没有想到,国道213线旁,自家夏季草场的草地竟然在一夜之间被盗挖了几大块。黑褐色的大坑赤裸裸地暴露在清晨的薄雾下,变成这片草原的“伤疤”。

草场被破坏,对于以放牧为生的牧民来说,是天大的事。日常巡逻的村民丁则泽仁等人赶紧向村书记汇报情况,并报了警。短短一个月内,类似的情形又在隔壁红原县两次上演。

遍地都是的草场泥土为何屡屡被盗采?

79万余元的“泥土”不一般

若尔盖,由藏语“若尕”音译而来,据当地藏民说,意为“牦牛喜爱的地方”。她位于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阿坝州面积最大的县,平均海拔3500米。

作为“中华水塔”,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阿坝州全境;黄河之水从巴颜喀拉山奔腾而来,也在若尔盖湿地迂回蜿蜒出了九十九道弯的第一弯。

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和全国第二大草原,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气候类型成就了黑颈鹤、山莨菪等珍贵野生动植物的世外桃源,也让若尔盖成为长江、黄河上游的绿色屏障和著名的“珍贵生物基因宝库”。

“我们若尔盖不少草场的草皮下面都是泥炭,我们当地人也叫草煤。”10月12日清晨,前一晚风雪过后,嘎子村纪检委书记尚州依西身着保暖的藏袍,站在案发地草场边,一脸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

尽管此前,对当地以放牧为生的农牧民来说,地表的草皮作为牦牛、绵羊的口粮,才是他们眼中最为珍贵的东西。

泥炭,并非泥土。它属于非金属矿产资源,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也是若尔盖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固碳蓄水、释氧净化、调节区域气候、防治土壤侵蚀等作用,对于维护水源和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在一些花卉园林专业养殖户眼里,泥炭土不但营养丰富,又像海绵一样,既可吸水也可排水,是极其优质的育苗养花土壤。就这样,几乎毫无成本又极具市场需求的泥炭被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盯上了。

在接触这个案子之前,李桃也没想到,这些看起来与普通泥土并无二致的草煤竟然这么“值钱”。李桃,若尔盖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也是该案的主审法官之一。

法院经审理查明,2021年11月3日至12月2日,六名被告人先后3次于夜间在若尔盖县、红原县盗挖泥炭土共计21车1614.65立方米,总价值高达79万余元!

然而,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来说,泥炭湿地的价值远不止如此。

鉴定报告显示:泥炭资源具有不可恢复性,挖走后其固碳、蓄水、释氧等生态服务能力均严重灭失。从这一角度看,盗挖泥炭产生的生态环境损害后果是不可逆的,势必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威胁。

2022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要通过建设三江源、若尔盖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进一步保护这里独有的泥炭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同年12月8日,若尔盖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六名被告人违反矿产资源法规,擅自进入若尔盖、红原高原高寒沼泽湿地盗采泥炭,谋取非法利益,均构成非法采矿罪。

这起四川省首例非法盗挖泥炭刑事案件,最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我们法院审结这起案件后,阿坝州其他几个县法院也陆续审结了类似的盗挖泥炭案件,其实这些案子发生的时间都差不多。我们充分利用首案效应进行普法宣传,当地群众都认识到了泥炭的真正价值。现在大家都知道,草皮很珍贵,下面的泥炭更值得保护!我们这儿再也没发生过‘草原伤疤’事件。”李桃说道。

万物生灵皆可贵

要守护的,不只是泥炭资源。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文耀全看来,阿坝两级法院一直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用司法力量守护这片高山草甸、湿地雪山上的万物生灵。

“本人由于缺乏法治意识,存在侥幸心理,购买了马麝死体一只,违反了国家保护环境资源相关政策,触犯了法律,造成了国家资源损失,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这封道歉信,出自红原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涉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涉案人员刘某某。

马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是麝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系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生物多样,世界才能充满生机。为充分发挥警示作用,2021年7月,红原法院在案发地刷经寺镇对该案进行巡回审理。被告人刘某某因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赔偿生态环境资源损失3000元;在阿坝州州级以上报刊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当庭宣判后,红原法院直接对旁听的镇、村干部,个体工商户进行了专题宣讲,达到了案件审理和普法教育的双重效果。

“下一步,我们阿坝两级法院将坚持能动司法,强化诉源治理,积极与林草等相关部门构建联动协调机制,努力将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事后救济转变到事前预防,形成保护环境强大合力,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文耀全眼神坚定,信心满满。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为共同维护涉藏地区自然资源生命力,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2019年,阿坝中院结合当地特点,创新提出了一项环资审判理念——“四圈四同”。

“四圈”即环境资源审判提高认识共识圈、创新措施保障圈、半小时纠纷解决圈、部门联动共建圈;“四同”即“线上+线下”同时间、“台上+台下”同地点、“节前+节后”同形式、“同心+同力”同内容。

位于若尔盖县唐克镇的黄河九曲第一湾旅游环保法庭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立的。今年9月,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已通过国家林草局初审。未来,该法庭也会升级为若尔盖国家公园人民法庭,为打造全国高海拔地带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直以来,四川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阳露昭对阿坝法院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十分关注。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阿坝法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生态审判职能,创新打造“四圈四同”司法文化品牌,审结了若尔盖泥炭案等一系列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件,为长江、黄河上游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断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资源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司法保护,构建与四川丰富的环境资源禀赋相匹配的高能级司法保护制度体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秦海对全省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0月13日,临行前,记者见到了若尔盖县林草局生态资源股股长王嘉智。他告诉记者,案发后不久,县森林警察大队就将扣押的尚未出售的泥炭运至采挖原址予以回填。他本人也去了现场。

如今,这片若诗若画草原上的“伤疤”正在一点点恢复。

牧歌嘹响在白雪皑皑的草原,成群的牦牛翻越山头,有序向冬季牧场迁移,远远望去,像极了一颗颗散落在广阔草原上的黑珍珠。(记者 杨梦娇)

(责编:梁秋坪、薄晨棣)